Art Deco即是“艺术装饰风格”,又被译作装饰艺术派、装饰艺术风格、摩登风格等。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于全球的一种装饰艺术设计风格。严明的轮廓、几何的形体、阶梯状的造型、新材料的运用为其特点。
Art Deco风格从渊源上来说,它起源于巴黎,风行于上世纪30年代的纽约、上海,诞生了众多国际性的地标建筑,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腾,如纽约帝国大厦等,而这些这些建筑至今都是建筑中的代表,经久不衰。可以这么说, Art Deco是一个时代的印记,但是却成为流传了百年的经典风格。
Art Deco建筑风格在纽约得以发扬光大,它介于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,既摩登时尚又不至于太过激进,是古典对称和现代简约的完美结合体。该风格趋向于几何的挺拔竖向线条、强调对称、干净利落、整体有序的建筑特点,金字塔状的台阶式构图形成强烈的视觉感受和独特的韵律感,表达了高端阶层一直追求的高贵感,摩登的形体又赋予古老的、贵族的气质,代表了一种向上的欣欣向荣的力量。
Art Deco建筑在整体布局上讲究古典秩序感,如强调对称、追求宏大的气魄,横三段纵三段的立面构图等。古典秩序感使Art Deco风格持续了新古典主义中宏伟与庄严的特点。
Art Deco建筑当然也包含有来自古典主义的造型元素。如其在拱券、柱式、雕塑等在立面设计上的运用,源自古典主义的装饰题材和图案。但是Art Deco的雕塑和浅浮雕比起新古典主义更加样式化,趋于几何和简化,更具现代感,并且往往被赋予全新的题材。ArtDeco建筑通过变形、简化、几何化处理,将古典装饰转变成了摩登装饰。
强调了建筑物的高耸、挺拔,给人以拔地而起、傲然屹立的气势。建筑的顶部结合采用金字塔状台阶式退台的造型处理,错落有致的屋顶轮廓,使得Art Deco建筑在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摩天大楼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并成为都市发展的主角。Art Deco风格的出现一度抢眼,它适应变化,易于应用,其峻郎的形象,高耸的造型,一时成为美国最流行的建筑风格。20世纪30年代纽约的摩天楼代表着Art Deco的顶峰,使其成为世界Art Deco艺术的中心。
上海在20世纪20年代初到30年代出现了建筑业的繁荣时期,上海号称“万国建筑博览会”的老建筑,绝大多数建造于该时期。而Art Deco建筑占据了这一建筑高潮时期的主导地位。上海最早的ArtDeco建筑可追溯到汇丰银行大楼的惊艳登场。从上世纪30年代起,上海刮起了一股Art Deco风,从国际饭店、福州大楼、上海大厦,到国泰影院、百乐门、美琪大戏院,以及衡山路附近的一些高级公寓,涉及多种功能的建筑形态,并成为继纽约之后Art Deco风格建筑最多的城市。
上海Art Deco建筑的最新代表是高科技派的金茂大厦,融合高科技与装饰风味于一体;最具特色的便是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内的中庭。其外,外滩的光明大厦、浦东CBD的浦发大厦、新天地的翠湖天地二期等一大批有影响的优秀Art Deco建筑问世,使上海仅次于纽约,成为现存Art Deco建筑总量第二位的城市。
适用选择
Art Deco最初的盛行伴随着新一代富裕阶层的诞生,这些新贵渴望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,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式。树立一个城市精英人群尊贵、典雅的人文居所形象,因此Art Deco建筑风格始终是城市豪宅的首选。在美国,它叫公园33号;在伦敦,它叫海德1号;在上海,则集中了占全球城市总量第二的Art Deco建筑;在北京,从最早成为众多明星大腕青睐的棕榈泉国际公寓到成为中国“隐领者之宅”的2009年豪宅销冠龙湖唐宁ONE,都是Art Deco建筑风格的代表作。 Art Deco风格是世界奢侈风格的代表,在建筑上也是卓越人士居住的代表。
常用建筑材料及表现手法:干挂石材;仿真涂料;建筑顶部退台式幕墙造型,达到高耸挺拔的效果,淋漓尽致地体现ART DECO装饰主义效果。
Art Deco建筑通过新颖的造型、艳丽夺目的色彩以及豪华材料的运用,成为一种摩登艺术的符号,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风格流派。经过百年岁月的沉淀,ArtDeco这种构筑着有关上流生活、有关优雅情节的建筑风格,作为辉煌时代的总结,演化为现今的表达形式,再度登上了国际流行的舞台。